|
|||
Nanotube one | Carbon.60 | ||
The Carbon 60 碳六十球
1985年,繼鑽石與石墨之後,英美科學家首次以雷射汽化蒸發石墨,得出碳的第三種同素異形體 - 碳六十結構分子。碳六十結構的追尋,啟發自建築學家理察.巴克明斯特.富勒 (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1895~1983) 設計的美國萬國博覽館球形圓頂薄殼建築,因之命名為 Buckminster Fullerene (巴克明斯特.富勒烯),簡稱富勒烯。
後經X射線與質譜分析後證明,碳六十 球的分子結構的確為球形32面體,它是由 60個碳原子以 20個六元環和 12個五元環連接而成的,具有 30個碳碳雙鍵(C=C)的足球狀空心對稱分子;所以,富勒烯也被稱為足球烯。
球體的富勒烯,通稱 Buckyball 巴克球;圓柱形的富勒烯,則被稱為 Carbon nanotubes 奈米碳管、 或稱 Buckytubes。
Carbon nanotube 3D 示意圖
下面的係數表,顯示出基礎碳結構與各種金屬物料的相對強度。若將奈米碳管也加入比較,不難想像又將大幅增加的強度能耐。
最後,再讓我們進入分子世界一探究竟。在 10μm 的基礎刻度,下圖交叉呈列的,是人類頭髮與一根碳纖維絲。通常,碳纖維絲的直徑,只有髮絲的 25分之一。而常見的每一束碳纖維,則由 25,000 條碳纖維絲編織組成。
在 Wilson Benesch A.C.T.系列唱臂中,有高達數十億的能量耗損界面。之於奈米碳管唱臂,因為整體組構已細微到分子水準,阻尼與強硬度因而戲劇化地大幅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