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view on Curve | 回 Curve • | |||
音響論壇 190期
2004/ 07月號
器材評論
- 劉漢盛 百鳴音響 編整
高科技與高級手工的結晶 WILSON BENESCH Curve 喇叭
Curve 一路從中頻段、中低頻段到低頻段量感都非常足。不僅量感足,您還可以聽到很結實的感覺。這種量感足又結實的感覺可說是 Curve 的最大聲音特色,無論聽什麼音樂都能夠感受到。
Wilson Benesch,一個充滿科技意象的名字,也是精確的同義字。或許在您還未深入瞭解 Wilson Benesch 的產品之前,您無法同意這樣的形容。您可以在 Google 輸入 Wilson Benesch,搜尋到的資料筆數之多可說是音響品牌少見。閱讀那些資料,您就會發現大家說的幾乎是同樣幾件事。哪幾件:以高科技的製程發展出碳纖維複合材料;自己研發的特殊喇叭單體;完全符合聲學要求的箱體結構與造型。就是這幾個要件讓 Wilson Benesch 充滿科技風格,而科技正是精確的同義字,不是嗎!
二萬五千英鎊起家
今天,Wilson Benesch 已經名滿音響界,它的成功好像水到渠成。如果我們把時光倒退到 1989年,就會發現當時的 Wilson Benesch 只不過是一家小公司,主要成員為 Craig Milnes、Christina Milnes 與 Andrew Scholey。當時,Wilson Benesch 的銀行戶頭裡只有 10,000英鎊,還有 15,000英鎊的透支額度,這筆 25,000英鎊小錢來自英國貿易工業部(D. T. I.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的贊助,用途在於研發新材料,而且是一年的花費。老實說,這麼一點小錢要支持一年的研發費用幾乎是不可能。可是,他們卻研發出以碳纖維製成的LP唱盤底座,而且是世界上第一部碳纖維LP唱盤底座。
研發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功之後,Wilson Benesch 更進一步把這種材料用在唱臂的製造上。在當時,Wilson Benesch 的唱臂並非世界第一支後端粗前端細的砲管狀唱臂;也不是全世界第一支以碳纖維製成的唱臂,但是它卻是第一支擁有航太級品質的碳纖維唱臂。這支唱臂的名稱是 A. C. T. One。從此 A. C. T.(Advanced Composite Technology)這三個字成為 Wilson Benesch 的當家招牌,只要看到這三個字,就知道是採用 Wilson Benesch 的先進碳纖維技術所製成的產品。目前, Wilson Benesch 的產品線裡有完整的唱臂、唱盤、唱頭以及唱頭放大器,這些類比訊源至今仍是雅痞音響迷的最愛。
A. C. T. One 喇叭大放異彩
到了1995年,Wilson Benesch 首度在德國法蘭克福音響展展出一對以碳纖維弧形側板製成的喇叭,那就是 A. C. T. One 喇叭。A. C. T. One 的研發費用有一部份也是來自於貿易工業部的贊助,它是世界第一對採用弧狀碳纖維複合材料側板的喇叭,也是世界第一對頂端採用大斜角設計的喇叭,這種大斜角設計主要目的在於降低房間內聲波對喇叭箱體的振動影響。還有,它也是第一對將喇叭單體鎖在金屬塊上、方便整體拆卸更換或升級單體的喇叭。這對喇叭非常成功,無論在英國、德國、日本或其他地方都獲得很高的評價。
在 A. C. T. One 喇叭成功之後,Wilson Benesch 又藉著 SMART 汽車集團所贊助的經費,研發他家那著名的 Tactic 喇叭單體。這個單體的振膜採用 Polymer 高分子聚合物,磁鐵採用釹鐵硼磁鐵。最特殊的是它的框架,那是以整塊鋁合金削切而成的一體性框架。有了 Tactic 單體的研發成功,才有後續旗艦喇叭 Bishop 的誕生。您一定注意過 Bishop 那反裝的喇叭單體,其框架的漂亮程度真是前無來者,那就是 Tactic 單體。
目前,Wilson Benesch 正在著手研究新型低音單體,可望在 2005年成立 15週年紀念時推出。屆時,全世界恐怕又要開始讚歎了。今天,Wilson Benesch 的喇叭產品包括 A. C. T. New、Arc、Discovery、Chimera(獅頭羊身蛇尾,會吐火的怪獸)、Centre 以及本篇主角 Curve。以前的 A. C. T. One、Two 已經被新的 A. C. T.取代,旗艦 Bishop 也被 Chimera 取代。至於 Centre 則是用來搭配他家喇叭的中聲道。
無可挑剔的喇叭箱體
Wilson Benesch 的歷史簡單表過之後,我們回過頭來看今天的主角 Curve。Curve 是 Wilson Benesch 新推出的喇叭之一,他們很驕傲的宣布,Curve 擁有與 A. C. T 喇叭的相似特性,但售價卻幾乎只有一半。同樣的,Curve 也傳承了所有 Wilson Benesch 喇叭設計的優點,它採落地式設計,箱體同樣以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二側也是弧形的,這就是 A. C. T. 箱體結構。其實,所謂 A. C. T. 箱體結構並不是只用了碳纖維材質而已,它內部還採用了包括鋼材在內的24種材質,這樣才能造出共振極低的箱體。總說一句,Wilson Benesch 的喇叭箱體無論在材料上、結構上以及造型設計、作工上都是無可挑剔。
仔細端詳 Curve 的箱體,您會發現頂上那塊材質類似壓克力,看起來不像是碳纖維複合物。至於側面以及背面就很清楚可以看出是 Wilson Benesch 那著名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在二側弧面上,除了可以看出碳纖維材料質感之外,還用了漂亮的木裝飾,這種木裝飾出自勞斯萊斯汽車內部駕駛台木裝飾師傅之手。一般而言,原廠備有八種木飾可供選擇,只是不知道可供 Curve 選擇的木飾有幾種?假若您要選購,可以向此間代理商詢問。為了要穩固直立地面,Curve 底下備有漂亮的金屬底座,金屬底座連接著四個可調整高低的角釘,為了怕尖銳的腳釘破壞木質地板,原廠還提供了圓形腳釘承座,只要將腳釘對準承座中央放好就穩如泰山了。
二個七吋Tactic單體
在單體的使用上,Wilson Benesch 無論是大到 Chimera,或小到 Arc,都一律採用相同的單體,這樣的設計對於將 Wilson Benesch 喇叭組成家庭電影院多聲道使用非常方便,而且聲音特質完全一致。Curve採用一個1吋軟凸盆高音單體,一個7吋中低音單體與一個7吋低音單體。這二個 7吋 Tactic 單體從外觀上看是一樣的,我猜內部結構也應該一樣,只不過在分頻網路設計上做成 2.5路分音,讓這二個相同尺寸的單體負責不同的頻域。Curve 的分音網路在低頻段部分採用一階分音,中音與高音則採用二階分音。分音器元件採用PP電容、空氣心電感。箱體內部分為二個箱室,背後有低音反射孔,並且備有二組喇叭線接端。
Curve的體積不大,但無論在造型或用料、作工上都無懈可擊, 一眼就可感受到是高科技與高級手工的結晶。
中頻段飽滿得嚇人
由於 Curve 的體積不大,我怕帶回家聽低頻量感會不足,因此就以雜誌社七坪大聆聽室為聆聽空間。聆聽 Curve 時,搭配的訊源為 Philips DVD 963SA,擴大機用過二部,一部為 Wason 525;另一部為 PSE EX2。前者為每聲道 600瓦,後者每聲道也有 220瓦。這二部綜合擴大機的聲音特性都屬於耐聽內斂者,搭配起 Curve都沒有問題,不同處在於 EX2 的勁道較猛,Wason 則比較陰柔。
本來,我還以為像 Curve 這種「小喇叭」中頻段可能不會太飽滿,低頻段的量感也不會太多。可是我錯了!在七坪大的空間裡,Curve 所展現出來的「雄渾」中頻段簡直可以淹死人。
在此我要先說明,聆聽時我是以正三角形擺法來聽的,因此聽到的幾乎都是 Curve 的直接音。老實說,用「雄渾」這樣的字眼來形容中頻段的量感並不恰當,但是我刻意用它來形容,其目的就是要告訴讀者們,Curve 的中頻段量感真的嚇死人。我記得以前有人告訴我 Wilson Benesch 喇叭的聲音瘦瘦的,不夠厚實,現在聽起來根本就完全相反。假若我在七坪大聆聽室能夠聽到這麼飽滿的中頻段,我相信拿回我家聽也應該足夠。
為什麼 Curve 能夠有那麼龐大雄渾的中頻段表現呢?我猜測這與用 7吋單體當作中音、中低音單體有關。許多這類設計的喇叭都能夠展現足夠的中頻段量感與龐大的中頻段音像。看到此處,或許您會說:所有的二音路書架型小喇叭也都是以六、七吋大的單體來做中音、中低音、低音發聲啊,為什麼它們就無法再生那麼龐大的中頻段?要知道,二音路小喇叭的六吋、七吋單體不僅負責中頻段,中低頻段而已,它還要負責低頻段,一般而言分頻點會設定在 2.5kHz-3kHz 之間。由於它還要負責 100Hz 以下的低頻段,所以對中頻段、中低頻段的表現會無法全面照顧到。而像 Curve 這種 2.5音路設計的喇叭,它的第二個 7吋單體只負責低頻段,所以上面那個 7吋單體就可以好整以暇的專心應付中頻段與中低頻段,自然就能表現出讓人大呼過癮的中頻段了。
量感足又結實
在此我要提醒讀者們,假若您聽到的 Wilson Benesch 喇叭是高頻段銳利、中頻段削瘦、低頻段量感不足的狀況,通常問題不是出在擴大機,因為 Wilson Benesch 喇叭的阻抗曲線並不陡峭,要驅動他們不難,首先要檢討的肯定是您的聆聽空間。其實,Curve 一路從中頻段、中低頻段到低頻段量感都非常足。不僅量感足,您還可以聽到很結實的感覺。這種量感足又結實的感覺可說是 Curve 的最大聲音特色,無論聽什麼音樂都能夠感受到。當我在聽蔡琴「天涯歌女」時,就算蔡琴親身站在我面前唱歌也不會有那麼大的音像,而內中伴奏的鋼琴音粒更是顆顆巨大飽滿圓潤,還帶有實體感重量感。老實說這種超級龐大的音像應該只有在大型喇叭上才能聽到,可是 Curve 的身軀那麼袖珍,卻能夠表現出超出其身軀的音像,這就好像螞蟻能夠扛起他體重數倍甚至數十倍重量的食物般,令人不可思議。依照這種中頻段的表現來推測,我想 Curve 用在十幾坪大的空間應該也沒問題。
清爽甜潤的高頻段
再來我要說到 Curve 的高頻段。「清爽甜潤」四個字可以將 Curve 的高頻段表現完全道盡,而且這清爽甜潤已經包括了陰柔的透明感在中。當我在聽 DMP那張 SACD測試片(SACD 02)時,更能感受到這種清爽甜潤的特質。您聽第一首、第二首的鋼琴、鈸以及爵士套鼓的表現,那快速的反應就是爽,那陰柔的透明就是清,那帶有濕潤(不會乾乾澀澀)的感覺就是潤,至於甜更是佈滿高頻段各種樂器。假若您還無法瞭解「清爽甜潤」的感受,我建議您聽第三首,此處的鈸可說是「清爽甜潤」的極致表現。再加上爵士套鼓的鼓刷刷在鼓皮上的沙沙質感,聽起來全身不自主的湧起酥麻感覺。
充滿動能的低頻
接著我要說 Curve 的低頻段。當我在唱江蕙「風吹的願望」時,不僅江蕙的形體龐大過癮,連低頻段表現也令人過癮。您知道這張 CD中腳踩大鼓與 Bass組合起來的噗噗聲不僅飽滿,而且有勁。現在在七坪大小空間中用Curve唱起來,除了飽滿有勁之外,還必須以「氣團直湧胸前」來形容,真是充滿動能。為了瞭解低頻勁道,我還特別用手試探低音反射孔,手上感受到的是強勁的氣流隨著噗噗聲一團團噴出來。真沒想到區區一個7吋低音單體也能夠發出這麼強勁的低頻,看來 Wilson Benesch 這個 Tactic 單體真的不是浪得虛名。
聽江蕙時,我特別注意到 Curve 的低頻段延伸能力。或許是七坪空間太小,我又採取正三角形擺法,在距離太近之下,我無法聽到更低沈的低頻段。同樣的,在 DMP那張測試片的第三首也有很低的 Bass聲,我也沒有聽到最佳表現。我的意思是:低頻最低的尾巴被切斷了。我翻查 Curve 的規格,上面寫著 35Hz還有 -3dB,這種規格應該不錯,已經可以充分再生絕大部分自然樂器的音域了。我也相信,如果將 Curve 擺在更大的空間中,以三一七擺位法來聽時,應該就可以聽到更多的低頻段延伸了。
Curve 的宣傳資料中說它可承受很大的功率,而且可以發出 109dB的音壓,於是我決定試試它。我用的是瑪丹娜主演的「Evita」電影原聲帶,從頭開始聽起一直到送葬這段最精彩,而且音響效果非常爆棚。我刻意開大音量,試試看 Curve 是否會崩潰。結果如何?Curve 雖然是小個子,但是卻表現出大力士的耐力,那麼龐大強勁的音壓並沒有將它摧垮,我仍然可以從紛雜的樂器編制中聽到清楚的解析力。不過,我必須坦承,Curve 在唱這段音樂時還無法再生出大喇叭那種大規模的震撼力與磅礡氣勢。
瑪丹娜主演的「Evita」是一部傑出的電影,也是一張傑出的電影原聲帶。可惜,很多人聽這張CD時都無法體會它的妙處。問題出在內中許多音樂段落的動態幅度寬廣,氣勢又強,無論是喇叭或擴大機都難以承受。假若您認為這張CD的錄音不好,聲音很吵,那麼請繼續努力吧!(Warner Bros. 9 46432-2,華納)
雅痞音響迷最愛
限於篇幅,我無法說盡 Curve 的各種表現,僅能就印象最深刻者提出。不過,我可以告訴您,不要看 Curve 的體積小,售價不低,它絕對物有所值。雖然我對 Wilson Benesch 文宣中說Curve的技術源自 Stealth 戰鬥機與 F1賽車並不以為然,但我必須承認,Curve是高科技與高級手工的結晶,也應該是雅痞音響迷的首選之一。
焦點 ‥ 高頻段清爽甜潤,中頻段飽滿龐大,低頻段動能十足。暫態反應快,控制力非常好。能夠承受強大功率輸入,發出超自身體積的龐大音場與聲音能量。
搭配建議 ‥ 中性好推,可在小空間與十幾坪大空間中使用。搭配擴大機從50瓦管機到500瓦擴大機都可以。
回 Curve • |
©2008 Currants Audio | 百鳴總頁 | 原廠網站 | e-mail to us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