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rmany
|
|||||
AUDIONET Idektron GmbH |
|||||
Review on ART V2 | 回 ART V2 | ||||
音響論壇 169期
2002/ 10月號
器材評論
- 劉名振 百鳴音響 編整
均衡發展的資優生 Audionet ART V2 CD 唱盤
為什麼在 CD 問世二十年,SACD、DVD-Audio 甚至 MP3 都開始威脅 CD 生存的時候,仍然能有廠商能夠做出一台讓人嘖嘖稱奇的 CD 唱盤?唉,這,就是音響之所以讓人入迷的地方。永遠都有人會往那個「並不存在的完美」更逼近一點。
在各位讀者們看到這篇評論的時候,本刊總編已經遠赴德國採訪 Audionet,將在下期為大家好好詳細介紹這家 Hi-End 新秀的背景、歷史跟理念,相信到時候大家(包括我們自己在內)可以對他們有更深一層的了解。雖然只聽過他們的綜合擴大機與這次要介紹的 CD 唱盤,這家公司卻已經引發我高度興趣。為什麼?因為這兩樣產品的設計製造都十分合理,而且整治出來的最後聲音成就都很高。一台機器設計成功可說是運氣,兩台以上的機器成功,就表示這家公司是真正有著對好聲音的了解與堅持。而且在研究過 Audionet 的產品介紹之後,我敢說他們其他器材的失敗機率一定也相當低。
調音密技總動員
Audionet 的產品多半集中在擴大機部分,光是後級就有好幾款,還有環繞處理前級等多種產品。但在訊源方面?目前就只有這一台 ART CD 唱盤,還有一台 VIP DVD 唱盤。所以要說 ART CD 是 Audionet 的 CD 最頂級產品也不為過。事實上,以它的定價來看,它最好也能夠有頂級的表現,不然麻煩就大了。
我自首,光在攝影時經過,看到ART被大卸八塊時,我就已經喜歡上這台CD唱盤了。為什麼?你知道 ART V2 多重嗎?十八公斤!這是 CD 唱盤耶,為何要做這樣銅筋鐵骨的?不,它一點都沒有銅筋鐵骨。那個噴成灰黑色的上蓋掀起來之後,我們發現它是……MDF 材質!有沒有搞錯?看了這麼多年音響器材,用 MDF 做機箱的,這好像還是第一遭碰到!而且,這個月試聽的另外一台 MBL CDP-2 CD 唱盤,無獨有偶也在底板上用了一整塊的 MDF。難道德國人心有靈犀,認為 MDF 是對數位聲音最有神效的材料?不大可能,因為除了這兩家之外,我沒有看過其他會在器材機箱上使用 MDF 的機器。
等等,好像有點離題了,剛剛我們是在討論 ART V2 的重量。既然機箱用 MDF,那應該要比較輕才對,重量從哪裡來?原來 ART V2 的底板貼了一整塊,重達十公斤的合成石材。MDF 加上鋼板,兩種不同材料可以降低諧振,底下的石頭則是增加整體穩定性,這就是 ART V2 的機箱奇妙組合。這樣已經夠奇特了吧?還沒完呢,整台 ART V2 根本就是密技示範大集合。
整台機器零件均採取懸吊固定
使用 5mm 厚鋁合金框架的傳動結構固定在MDF頂蓋裡面,傳動結構是歐洲機種幾乎清一色採用的 Philips CDM-12,上方的頂蓋是類似 YBA、McCormack 的手動滑動式,ART V2 在這塊頂蓋上也沒省錢,還是用鋁合金製造。既然是上方入片的 CD 唱盤,就會有 CD 鎮。ART V2 的 CD 鎮仍然是輕量級,但是說明書上強調是採用 POM 材料製作。什麼是 POM?我真的不知道,看看劉總編會不會問出來告訴大家吧。從拿起來的感覺上看這也是一種合成材料,雖然重量輕,但是敲起來幾乎沒有什麼聲音,表示這材料很「死」,不容易引起共振。
你知道這個傳動結構是怎麼固定在 MDF 板上的嗎?用懸吊的。Audionet 在 MDF 下方鎖上兩根扁平的黑色尼龍編織繩,就是有點類似我們常用來固定包裹的那種黃色的帶子,然後整個傳動結構就鎖在這兩條帶子上。ART V2 不只傳動結構這樣玩,整個線路板也都採取這樣的方式,鎖在四根尼龍帶子上。Audionet 說明,他們是採取傳統唱盤的方式來設計這台 CD 唱盤的結構。傳統唱盤的懸吊,真的能夠對數位器材產生幫助嗎?Audionet 在我印象中是第一個這樣做的廠商。
看到這裡,也該是解釋這台CD唱盤命名的時候了。所有 Audionet 的機器都是三個英文字母縮寫,ART 代表的是 Aligned Resonance Transport,也就是規則諧振傳動結構。可知道這台機器是在調整整個機箱的諧振上下了最多的功夫。
重料重本的精密線路
線路方面,ART V2 從電源開始就非常重本。使用兩個環形變壓器,一個 EI 變壓器,數位、傳動、類比都使用單獨的供電系統。最大塊的主機板是給傳動結構使用的,而且從上面的零件腳位排列看來,應該是使用了 Marantz 的 CD 唱盤主機板。這塊主機板上幾乎所有零件都拆光光,只留下 CD 傳動的部分零件,而且還有一整塊被噴成黑色,我完全無法了解用意何在。
最精華的應該是它的數位類比轉換線路板。上面寫著「resampling converter」。ART V2 使用一個 Crystal CS8420 先將訊號提升到 96KHz,然後進入 96KHz/24-bit 的 Delta-Sigma 數位類比轉換晶片 AKM4395。引人注目的還有一顆 Motorola DSP 晶片,與 Theta、Wadia 等廠商相同,採用自己開發的程式進行數位濾波。ART V2 的講究還可在零件上看出來,使用的濾波電容都是 ELNA,還有 WIMA 等高級零件也可在主機板上看到。
你知道 ART V2 其實有兩個版本嗎?除了 CD 唱盤之外,Audionet 原廠說他們也有將 ART V2 作成轉盤出售。本來就是,既然結構這麼特殊,拿來做轉盤一定有獨到之處。就算是 CD 唱盤版本的 ART V2,也已經提供了包括 AES/EBU、RCA、BNC 三個數位輸出端子。不只這樣,數位輸出旁邊還有一個撥桿開關,在不用的時候可以切掉數位輸出,因為 Audionet 認為數位輸出會產生高頻雜訊,會影響ART V2 CD 唱盤的類比輸出表現。
說到這裡,就要提到 ART V2 背板上另外還有一個撥桿。上方標明「Audionet」、下方標明「Lagrunge」。這是什麼意思?我也不懂,於是求助於說明書。原來這是兩個可切換的濾波方式,「Audionet」可以得到最平整的頻率響應曲線,「Lagrunge」則會略為加強 16KHz 以上的高頻。這還得了,強調高頻一向是許多音響系統的天字第一號大敵,難道 Audionet 覺得有很多音響迷會喜歡多量的高頻?
「什麼都對了」的聲音
看完了對於 ART V2 的特色介紹,我相信你也已經開始好奇了:到底這樣一台處處與眾不同的 CD 唱盤,會發出怎樣的聲音?試聽在我家中進行,搭配的系統是 MBL 4004A 前級、McCormack DNA-1 Deluxe後級、M&K LCR-35 喇叭與 KLH 超低音。我知道有些人看到喇叭會皺一下眉頭。但是經過長期的試聽,我認為 M&K 這對迷你喇叭的聲音絕對足以擔當分辨前端器材聲音的重責大任。我還要說,在某些方面,它比我一直使用的 B&W SS25,更適合擔任鑑聽的工作。
剛開聲的 ART V2 與其說是平淡無奇,不如說是讓我失望。聲音平衡幾乎都在強調中高頻部分。不過我不大驚訝,這是典型的全新音響器材會發出的聲音走向,於是我開著機器讓它唱了整整一個禮拜。嗯,音響評論員能不能申請電費由國家補助啊?
唱開後的 ART V2 有什麼特色?為了這個問題我苦思許久,因為它好像沒有什麼特色。那是不好聽囉?錯,ART V2 相當好聽,但是,它沒有什麼「特色」。日本 Stereo Sound 評論員柳澤功力有次在座談會上說到某台擴大機的試聽感想是:「整個筆記本上只寫滿了自然、自然,好像自己是個無能的人。」在要下筆寫 ART V2 的時候,我突然對他這個感嘆充滿了惺惺相惜之感。要怎麼形容一個好像「什麼都對了」的聲音呢?
(參考軟體〕這張CD很久沒出現了。雖然是卡通片,但是錄音卻不是尋常音響可以表現得好的。非常寬深的音場、豐富的層次感、打擊樂器與貝斯營造的低頻彈性,都是非常好的音響測試。還有,前面幾首歌唱中的人聲表情變化,都是中頻的最佳示範。(Walt Disney 20046 608582,艾迴)
中性的走向、優秀的特性
就拿人格發展來說吧。每個人都有某方面很強的個性,而就是這些個性,會讓你對這個人有清晰的印象。如果有天一個德智體群美樣樣高分、EQ IQ 全都完美的資優生站在你面前,你可能會過目即忘,因為他太平衡了,提到這個人的時候,你將無法想起他的特色。在使用 ART V2 的時候,我就常常忘記自己是在試聽這台機器。漂亮的高頻會讓我聯想到這是 MBL 4004A 的功勞;優秀的音場會讓我歸功於 M&K LCR-35 喇叭的精確特性;敏捷的速度反應會讓我讚嘆 McCormack 的快速供電設計。但是,在整個試聽過程中,我很難歸納出,哪個好聲的因素是來自於 ART V2。
最後只好用比較的方式。除了參考系統 McCormack SST-1 與 Wadia X32 數位類比轉換器外,剛好還有個性明顯的 MBL CDP-2 在家中,兩組對照之下,希望讀者們能夠體會 ART V2 的聲音特色。
在音色上,參考系統是無味的,MBL CDP-2 則是甜美而充滿了泛音的光澤,ART V2 剛好介於兩者之間,有著淡淡的甘甜,卻又不會讓所有的聲音都好像沾上一層糖衣;在音質上,ART V2 的質感密度最高,讓人一下就能夠分辨出樂器的質感,鋼琴聲就是更像琴槌敲著弦發聲,小提琴聲更容易讓人感受到弓弦交錯的摩擦。
細節三者都很優秀,硬要列出排名的話,參考系統第一、ART V2 次之,MBL 殿後;層次感則是ART V2 最好,MBL 較弱;音像以 MBL 最為龐大,ART V2 次之,參考系統排末座;高中低頻的量感分布也以 ART V2 最為平衡,MBL 在中高頻的優秀表現,讓它的低頻比較之下相形失色。
要怎麼分個高下?我當然欣賞ART V2中性的走向與優秀的音響特性,但是MBL的甜美與龐大飽滿的形體,又不由得讓我產生強烈的好感。就像世上美女何其多,選美選出來的難道就是最美的嗎?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的聲音」,才是態度正確的音響觀念。
最後,關於那個數位濾波,切換前後的聲音個性差異頗大。驚訝的是我比較不喜歡「Audionet」而喜歡「Lagrunge」模式,也就是說明書上說強調高頻的那組。我認為「Audionet」模式讓整個中高頻的活潑與開放都受到抑制。也許在過於明亮的系統上,「Audionet」模式會比較討好也說不定。總之,這次的整個試聽過程,都是在「Lagrunge」模式下完成。
擔任轉盤稱職無比
ART V2 是台優秀的 CD 唱盤。但是我將它接 上Wadia X32 數位類比轉換器之後得到了另一個結論:ART V2 是台頂級的 CD 轉盤!使用 McCormack SST-1 這麼多年以來,我第一次感覺一台轉盤能夠在許多項目上都超越它的表現。哪些方面呢?低頻更為紮實、下潛能力更強、整個音場好像突然聚焦清楚,線條、輪廓都更為明確。就個性上來說,ART V2 緊密、沉穩而流暢,與活潑靈巧的 McCormack 剛好是個對比。顯然,ART V2 的特殊架構讓它的傳動機構得到最好的發揮,傳輸出了更精準正確的數位訊號。
繼 SAM V2 綜合擴大機之後,ART V2 又是 Audionet 丟出來的另一個驚奇。這台 CD 唱盤在很多方面表現都異常傑出,使得它的身價顯得非常合理。為什麼在 CD 問世二十年,SACD、DVD-Audio 甚至 MP3 都開始威脅 CD 生存的時候,仍然能有廠商能夠做出一台讓人嘖嘖稱奇的 CD 唱盤?唉,這,就是音響之所以讓人入迷的地方。永遠都有人會往那個「並不存在的完美」更逼近一點。
焦點 ‥ 不偏不倚的聲音正確走向,是中性的極高成就。作為轉盤效果驚人。
搭配建議 ‥ 中性的表現加上可切換數位濾波方式改變聲音走向,使得 ART V2 有著百無禁忌的搭配特色。
回 ART V2 • |
©2004 Currants Audio | 百鳴總頁 | 原廠網站 | e-mail to us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