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Audionet 原廠精要   Sources Digital processor Pre-amplifier Power-amplifier
Main-amplifier Accessories  

Germany

 

 

AUDIONET

Idektron GmbH

Review on PRE I G2/ AMP III   PRE I G2 AMP III

 

音響論壇 1802003/ 9月號   器材評論 - 郭漢丞

百鳴音響  編整

 

 

 

忠實無染的純淨音樂

Audionet PRE I G2/ AMP III 前後級

 

Audionet 的器材到底有怎樣的魔力,可以讓我「棄管從晶」?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正確的音質與音色表現,讓我對 Audionet 所推出的每一部器材都愛不釋手。

 

 

         教一位 Audionet 的使用者評論 Audionet 推出的新器材,絕對是極大的誘惑,只要新的器材補足了舊型號的缺憾,那肯定會讓評論者魂不守舍,朝思暮想是不是到了該換機的時候,這就是我在評論 Audionet Pre 1 G2 前級/ AMP III 後級擴大機時的寫照,每每播放熟悉的音樂時,這種強烈的誘惑時時衝上腦門,搞得我心神不寧。

 

 

 

 

中性、純粹、無染

 

         我使用 Audionet Pre 1 前級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還記得我剛買下這部前級時,當時手上原本使用 Klimo Merlin LS(到現在還是我的現役器材),可是 Pre 1 卻不是一下子就取代了 Merlin,而是逐漸取代這部真空管前級。那時候我使用 Manley Triode 25 真空管後級驅動 ATC SCM10,剛到手的 Pre 1 一舉提升了空間感與細節,但是卻少了 Merlin 的溫潤,不過經過三個月的時間朝夕相處,將兩部前級交互聆聽,漸漸的聽 Merlin 的時間越來越少,而 Pre 1 佔據音響架的時間越來越長,最後 Merlin 終於功成身退,一直到我擔任音響評論工作後,基於評論所需,才又重新上線服役。

 

        Audionet 的器材到底有怎樣的魔力,可以讓我「棄管從晶」?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正確的音質與音色表現,讓我對 Audionet 所推出的每一部器材都愛不釋手。我不能否認某些真空管擴大機略帶染色的聲音相當迷人,但是論起「正確性」,Audionet 確實掌握了箇中三昧,乍聽之下或許覺得清淡無味,不過多花點時間仔細聆聽,那種中性、純粹、無染的聲音特質,引人在音樂的殿堂中自在遨翔,領略到音響重播的真實感動。我當然不能忘懷 Merlin 的好,這好像飲食中的調味料一樣,如果每天吃香喝辣,肯定口味要重些,但是如果您喜歡的是純粹又簡單的料理,那麼多加點味精恐怕您都會大喊吃不消。Merlin 不是味精重,但口味確實濃郁了些,當我習慣了 Pre 1,喜歡上精進純粹的音質,Merlin 就變成我偶而想換口味的老朋友,而不是長時間陪伴我的音樂伙伴。

 

 

大幅更動設計的G2

 

         Audionet 很少更動改版,這對消費者的投資是一種保障,Pre 1 G2 算是 Pre 1 推出以來第一次改版。從外觀上來看除了正面兩顆旋鈕從原本亮銀色材質改換成霧面銀色旋鈕,以及 LED 顯示幕從紅色改為時下流行的藍光,基本的造型沒有改變,不過在線路部分手腳就動得多了。舊版兩組 RCA 輸出改為一組 RCA 與一組 XLR 平衡輸出,光是這一點就讓我看得心癢癢的,因為我的 ATC Active 10.2 使用平衡輸入,但是舊的 Pre 1 沒有平衡輸出,因此我必須使用平衡轉接頭,換成 Pre 1 G2 就不用多這一個麻煩了。

 

       除了新增平衡輸出端子之外,Pre 1 G2 在訊號路徑簡短與音量控制上重新設計,在訊號路徑上您只會找到一個切換輸入級的 Takamisawa-relais,除此之外沒有其他電子機械零件。音量的部分則是向老大哥 Pre G2 借用設計成果,採用相同的 C-Mos-Switches 電子切換開關,並以獨家的 bootstap 技術讓音量控制的線性達到最佳化,因此 Pre 1 G2 的音量切換可以精準的達到每格 1dB,而內部接線則使用與 Siltech G5 相同的線材。

 

       Pre 1 G2 使用了 BurrBrown OPA 604 AP 這顆新的 OP晶片,Elna Wima 電容等零件也是千挑萬選的搭配,輸出級採用純 A MosFET 設計,前級使用純 A類當然不特別,但是輸出濾波線路則是全新的設計,因此特別重視接地,您可以發現 Pre 1 G2 背板上多了一個接地的端子,這可不是給 LP 用的,Thomas Gessler 說妥善的接地可以讓 Pre 1 G2 的表現更上層樓,不過這裡要對讀者說聲抱歉,因為我沒有「真正」的接地措施,只能用一條電線接到鋁門窗上試著瞭解 Thomas Gessler 的說法,背景噪音「似乎」略有進步,但是我必須說 Pre 1 G2 已經是相當乾淨的前級,對我而言接不接地差異並不大,這應該是我接地不確實所致,而不是 Thomas Gessler 誇大了接地的效果。

 

        新的遙控器也值得一提。原本 Pre 1 配備的那只用實心鋁材切割出來的遙控器變成了選購配備,不過這可不是 Audionet 偷工減料。新的標準配備是一只智慧型遙控器,可以遙控全系列 Audionet 產品,不管是訊源、前級或是後級,全部可以一次搞定,可以遙控的選項與功能比原本那只漂亮的遙控器強多了。

 

 

雖然 Audionet 認為 RCA 端子已經夠好,不過 Pre 1 G2 則新增了平衡輸出端子。Pre 1 G2 背板上的接地端子如果善加利用,可以進一步提升訊噪比。AMP III 的各項端子距離之間安排相當合理,即使用上粗壯的線材也很順手。

 

 

聰明又安全的AMP III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 AMP III ,說實在的,除了精細的金屬做工之外,這部 AMP III 外觀樸質無華。不過 AMP III 很重視使用上的安全,德國人在這一方面相當用心,我最近接觸過的 AVM ASR,同樣是德國器材,對於用電安全的設計也都相當完善。首先,AMP III 會自動偵測電源極性,您不用自備驗電筆,如果開機時前方的電源指示燈不斷閃爍,表示您的電源極性接錯了,相當聰明的設計。電源極性錯誤不會損壞機器,但是聲音可是會打折扣的,如果您府上的電源極性錯了,別擔心,把電源線插頭拔起來調換方向就可以了。此外 AMP III 具備完善的保護線路,一旦喇叭線不小心短路會立刻跳機,雖然有這樣的設計,我還是不敢輕易嘗試這項功能。AMP III 前方的電源指示LED閃爍還有許多意義,包括過載、溫度異常等等,這些都是 AMP III 「聰明設計」之處。

 

         整部 AMP III 一樣按照 Audionet 最短路徑的法則設計,大量採用表面黏著技術(Surface-mounted Devices),機器的內阻也因此能夠達到相當低的程度,高達 1000 的阻尼因數(8Ω)恐怕目前能望及項背的後級不多。輸入級使用低噪訊的 Dual-FET 與差動放大,整體線路維持 Audionet 一貫的簡潔特色,以確保後級長時間穩定的工作性能。

 

 

極為優異的訊噪比

 

         測試 Pre 1 G2 / AMP III 的地點主要在家中的聆聽室,訊源使用 Micromega CDF1 Mark Levinson No.36 DAC,而參考喇叭則使用 ProAC Response 3.8。這對喇叭頻寬標示 20Hz-30kHz88dB 的效率雖然看起來還算不難推,實際上卻是相當考驗推力的喇叭。此外我還以 Pre 1 G2 取代 Pre 1,以 ATC Active 10.2 單獨試聽前級,試著找出 G2 與前一代產品的差異。

 

         無論是以 Pre 1 G2 與主動式喇叭連接,或是 Pre 1 G2/ AMP III 驅動 Response 3.8,還沒有深入比較音質與音色之前,第一個讓我注意到的特點是極為優異的訊噪比,其實 Pre 1 的訊噪比表現已經很好,可是當我換上 Pre 1 G2 時,Active 10.2 顯得更為安靜,我試著在沒有訊號輸入的情況下,將音量旋鈕不斷開大,要將耳朵貼緊喇叭才能聽到些微的嘶聲。幾度將 Pre 1 G2 Pre 1 交替連接,重複同樣的試驗,更確定 Pre 1 G2 的訊噪比更勝一籌。Pre 1 G2/ AMP III Response 3.8 的組合我也做了相同的比對,雖然多了後級,還是要將耳朵與單體貼得很近,才能聽到細微的嘶聲。

 

 

 

 

忠實轉換音樂的能量

 

         循序漸進的細細品味 Pre 1 G2/ AMP III 前後級組合,我先從阿勞彈奏的蕭邦「夜曲」(Philips 416 440-2)開始,拜優異的背景噪音所賜,「夜曲」顯得更為沈穩寧靜,宛如乘著仲夏夜的息息涼風,柔軟的觸鍵與輕盈的身段,把「夜曲」的旨趣一一描寫出來。透過 Response 3.8,鋼琴的重量感表現得相當飽滿充足,每一個旋律的起伏都能正確而適當的把阿勞的情緒表達出來,單純的鋼琴訴說著千言萬語的故事。

 

       簡單的室內樂可以驗證 Pre 1 G2/ AMP III 的質感,剛才我們談過鋼琴,接下來換上小提琴,阿卡多的「魔鬼的顫音」收錄帕格尼尼最膾炙人口的小提琴作品,Pre 1 G2/ AMP III 把阿卡多的能量凝聚而充沛的再生,快速急行的樂段讓人情緒不斷沸騰,左手指法繁複的變化,Pre 1 G2/ AMP III 一點也不含糊,每一個轉折的處理都飽滿多汁,尤其在「鐘」一曲當中模仿鐘聲的樂句,泛音的質感帶著適度的光澤,鋼琴與小提琴的應和更是精彩。

 

       純粹無染的音色用越簡單的錄音越能聽出質感,MA 這家發燒錄音小廠有不少此類軟體,播放 Sheila Jordan Harvie Swartz 的「Songs From Within」(M014A),單純的人聲與 Double Bass 組合,凝聚的低音提琴線條感與撥弦時的顆粒感紮實而有彈跳力,Sheila Jordan 聲音中沙沙的喉韻與腹部發聲的雄渾音質交互變換,Pre 1 G2/ AMP III Response 3.8 清澈而透明,同時兼備縝密的聲音密度。

 

       換上麥斯基「無言的舒伯特」(DG 449 817-2),錄音當中比較深邃的空間感,襯托出麥斯基清柔纖細的音色,Pre 1 G2/ AMP III 忠實的還原其中的相對空間與麥斯基的琴音能量,您應該可以聽到麥斯基略顯細嫩的大提琴,而不是慵懶病態的柔弱無力。麥斯基在大提琴的處理手法略偏柔軟,但是絕對不是病態美,Pre 1 G2/ AMP III 唱出了這張錄音的原始風貌。

 

 

恰到好處的刺激感

 

         因為麥斯基的播放相當精彩,接下來我還是選了一張大提琴軟體,由 Andre Navarra 演奏的「Saint-Sean/Faure/Boellmann-Chopin」(Calliope CAL 9854)。Navarra 這位法國籍大提琴家的演奏強調節拍的正確性,而且在音色處理上不走煽情路線,而是追求音樂正確的表現,要表現出 Navarra 的純正音樂表現手法,用上越中性的音響,越能聽出其中的妙趣。用 Pre 1 G2/ AMP III Response 3.8 來聽 Navarra 的大提琴,把擦弦的質感表現得相當精采,略微緊繃的刺激感展現出優秀的音響性,但是音樂性一點也沒少掉,這種恰到好處的均衡,是 Pre 1 G2/ AMP III 最令人激賞的優點,多一分增減就會破壞其中的美感。

 

       為了驗證 Pre 1 G2/ AMP III 在音響性與音樂性的均衡特質,拿出佛漢威廉士的「海洋交響曲」(Telarc 80588),一般在中小型系統上我不太敢拿這張 CD 來試,因為展現不出雄厚的波瀾壯闊,也就享受不到這張 CD 的絕佳錄音品質。從起始的銅管、弦樂與人聲,Pre 1 G2/ AMP III 恰如其份的將音樂的厚度、氣勢推了出來,在正常的聆聽音壓當中,沒有感受到特別的動態壓縮。定音鼓的敲擊沈穩有力,大場面來臨時層層疊疊的各聲部之間不會混亂,銅管樂嘹亮而不刺耳,人聲合唱由共鳴展現與樂團並駕齊驅的能量感。Pre 1 G2/ AMP III 給您的不僅是細節、厚度、層次與音場,當音樂行至最高潮時,您可以感受到樂團與指揮奮力演出,展現出大場面應有的恢弘氣魄。

 

 

 

 

 

描寫海洋除了德布西的「海」之外,佛漢威廉士的這闕「海洋交響曲」算是現代作曲家相當有代表性的作品,不過要表現出大海波瀾壯闊的氣勢,相當考驗音響器材的性能,越大、越均衡的系統,更能表現出這張錄音當中的強大音樂能量,一次考驗出音響當中的弦樂、人聲、打擊樂表現。(Telarc CD80588 上揚)

 

 

 

成功的G2升級

 

         雖然 Pre 1 G2 是後續機種,但是聲音趨近純粹無染,以及令人感動的音樂感染力,都讓 Pre 1 G2 似乎是一部新的前級,而不僅僅是 Pre 1 的改款。而且 Pre 1 G2 還有升級空間,Audionet 備有專屬的外接電源 EPS,讓 Pre 1 G2 可以有極為接近 Pre 老大哥的表現能力。我沒有機會嘗試將 Pre Pre 1 G2 同台比試,不過 Thomas Gessler 自己比較這兩部器材時說道,Pre 是不惜成本的製作,也是 Audionet 最好的一部前級,硬是要將 Pre 1 G2 加上 EPS 和頂級的 Pre 比較,可以用世界盃足球賽來比喻,Pre 就像是法國的席丹或巴西的羅納度,散發巨星與天才般的炫麗光芒,而 Pre 1 G2 EPS 的組合,就像是法國對或巴西隊其他球員,雖然稍微不及明星風采,但是絕對足以在世界盃舞台上力拼較勁。

 

       Pre 1 G2/ AMP III Response 3.8 的組合,讓我體會純淨、透明又具備優秀密度的音樂再生,在音樂性與音響性的兩大難題當中,Pre 1 G2/ AMP III 取得了高度的均衡性。

 

 

 

焦點

純淨、中性、無染的聲音表現,同時兼顧了音響性與音樂性,適度的音樂張力與線條有著增一分太肥、少一分太瘦的穠纖合度,高度的均衡性展現出 Pre 1 G2/ AMP III 極高的產品完成度。

 

搭配建議 ‥

驅動力對 Pre 1 G2/ AMP III 不是難題,因此喇叭的選擇範圍相當寬廣,盡量選擇頻寬大、動態承受範圍大的喇叭,可以發揮這套器材均衡的表現力。線材盡量以中性無染為主,保持 Audionet 器材的純淨度。

 

PRE I G2         AMP III

 

 

 

©2004 Currants Audio   百鳴總頁 原廠網站 e-mail to us top